网站导航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聚氨酯发泡的基本原理
时间:2020-07-21 作者:九旭机械
  聚氨酯是由异氰酸根并氰酸酯与氢氧根(R’-OH)聚醚多元醇反应结合后形成的R–-NCO-–R’。OH应后产品的性能则决定于R,R’两个分子基组及分子间的聚合程度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有发泡的、有不发泡的、软的、硬的成品。了解发生反应的两样基础原料,当然还少不了助剂来调解控制反应的过程与速度,它们就是:
  1.1.催化剂。广义说有两种:氨催化剂负责调节早期反应速度(亦即乳白时间)。锡催化剂调节后期反应速度(亦即胶化或亦称拔丝时间)
  1.2.硅油。众所周知,清水吹不起泡,但肥皂水却能,这是因为肥皂水的表面张力小才能出泡来,要使混合液发泡,就必须对表面张力严加控制。
  1.3.架链剂。上文提过的R-NCO-OH-R’是一个分子。必须要适当的串连及并连成高分子才能呈现好性能。
  1.4.阻燃剂。聚氨酯是有机原料,遇火燃烧是必然的,为了提高泡的阻燃性有必要加入燃剂。飞机上的座垫,及宾的床垫都规定了很高的阻燃性。
  1.5.发泡剂。当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,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CO2这就是发泡的原动力。与此同时,亦产生尿素这是个很硬的分子,太多了会影响成形泡的性能。为获得更大的发泡量,就要借重于非反应式的发泡剂,Rll是一种冷媒,沸点是24℃,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发泡剂。原料必须恒温于20~22℃(低过Rll的沸点),混合反应后,发出的热使Rll沸腾,于是发起泡来.
  由于真正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只是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,所以大多数的原料供应商都把全部的原材料概分为两种。一种就是异氰酸酯R-NCO,俗称黑料-因为异氰酸酯沾上手后,会形成黑斑,几日不散。第二种就是把其他的原料,如聚醚多元醇、催化剂、硅油、架链剂、阻燃剂、发泡剂照比例预混好后,称为组合聚醚多元醇,或称白料。常有人喜欢用英文字母A组份、B组份来称呼异氰酸酯与多元醇。如果你也想这么称呼,你必须要很小心,确定你的交谈对象是具有同样的认识。因为在国外,A、B组份的真正身份,这么多年来,还未能达致共识。在交谈时张冠李戴,大不了只是出点误会,稍作解释就是了。但是在车间里,黑白料互混可以使整个聚氨酯发泡机内部发泡,造成不可收拾的残局。停产不在话下,设备报废可就严重了。
推荐产品
客户施工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02-2020 山东九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梓东大道8号中德产业园三期29号

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电话联系